藥品質量和價格是影響制藥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,確保產品藥品的安全有效,以及產品質量一致至關重要。另外,制藥企業也需要考慮患者與社會的價格承受能力。隨著帶量采購的推進,醫保政策,以及部分藥品“零關稅”的實施,我國藥品價格將大大降低,患者用藥負擔也減少。
業內表示,隨著藥品質量要求提升,價格不斷降低,藥企必須合理控制成本輸出,才能保證企業穩定發展。
過去,我國制藥裝備處于低水血液溶漿機平重復生產階段,價格低廉,且以人為干預為主,影響藥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。不少制藥企業更傾向于進口的、全自動化的高端藥機裝備,然而進口裝備普遍價格昂貴、維修不便,制約我國制藥行業的發展。
在此背景下,國產制藥裝備企業也必須實現設計的產能,提升裝備自動化水平,減少人為干擾干預,打破依賴進口技術或零部件的局面,實現國產制藥裝備更高水平、價格合理,滿足制藥行業的實際需求,助力企業壓縮成本。
眾所周知,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在于支持數據采集、存儲、分析和開發的硬件設備,包括各類傳感器、工業級芯片、控制器、智能網關、智能機床、工業機器人。中游邊緣層對這類智能硬件設備的需求量很大,直接帶動了儀器儀表、傳感器、運動控制產品等一系列工控市場產品的增長。然而,當前我國核心的工控產品國產化率不到35%。尤其是儀器儀表,中高端領域大多為進口產品壟斷,缺乏具有競爭力的國內品牌。如此一來,就等于將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命脈交給了其他國家,與發達國家血液溶漿機之間的差距也由此產生。因此,儀器儀表行業需要肩負起工控產品國有化的重任。
其次是產業鏈下游,也就是工業互聯網的應用。據工信部透露,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將初步形成,這也意味著將進入應用期。屆時,工業互聯網平臺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性、支撐性作用將初步顯現。儀器儀表作為下游的重要行業之一,其企業無疑將成為應用期第一批獲益的“幸運兒”。不過,鑒于工業互聯網是對產業鏈各環節全要素的創新互聯,勢必要在初期投入一定成本,需要冒一定的風險。因此,什么時候入局,如何入局,將成為各大儀器儀表企業重點考慮的問題。



